职场梯 >地图 >职场技巧 >

文明礼仪名人名言

文明礼仪的名人名言

时间:2024-02-02 作者:职场梯

相关推荐

文明礼仪的名人名言 篇1

1、一切最文明的东西所具有的价值,自由都具备。

2、能聪明地充实闲暇时间是人类文明的最新成果。

3、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4、怀着善意的人,是不难于表达他对人的礼貌的。

5、文明被建立,又被打倒,宛如保龄球场中的木瓶。

6、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

7、说普通话,迎四方宾客;用文明语,送一片真情。

8、不在墙上留一条伤痕,不在空气中留下一句脏话。

9、文明可以改变爱情的方式,却永远不能扼杀爱情。

10、让我们一起来:关心集体,爱护公物,保护环境!

11、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

12、礼貌是一个人自己的真实思想中进行选择的艺术。

13、教师,是播撒知识的种子,传递文明火炬的使者。

14、文明的历史是人类得到缓慢而痛苦的解放的历史。

15、一旦学会了眼睛的语言,表情的变化将是无限的。

16、人的精神文明赖于美的陶冶,美感能潜移默化人性。

17、文明可以改变爱情的方式,但却永远不能扼杀爱情。

18、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不故加之而不怒。

19、日益增长的财富与日益增长的安逸为人类带来文明。

20、歌颂中国文明的也惟以光明示人,隐匿了黑的一面。

21、当一个文明即将熄灭,用什么证明你我存在的岁月?

22、如果说需要是文明之母,那么空闲就是文明的保姆。

23、真正的文明在于每个人把自己应得的权利刘给他人。

24、对科学家来说,不可逾越的原则是为人类文明而工作。

25、压抑是文明不得不付的代价。没有压抑人就无法相处。

26、诚信,不但闪耀着人性的光芒,更体现出文明的力量。

27、财富的增长和闲遐的增加是促进人类文明的两大要素。

28、利益,是聪明人想出来的与愚人保持距离的一种策略。

29、简单地说,文明就是人类对大自然的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30、礼貌像只气垫,里面什么也没有,却能奇妙地减少颠簸。

31、校园从此而美丽,从我做起。闪光的青春,从文明起步。

3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

33、文明的人为自己购置了马车,而他却失去了使用双足机会。

34、一个国家或城市怎么对待博物馆,体现它的现代文明程度。

35、生命是短促的,然而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有时间讲究礼仪。

36、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

37、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

38、世界上最廉价,而且能得到最大收益的一项物质,就是礼节。

39、财富的增长和闲暇的增多,是促进人类人们文明的两大要素。

40、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

41、勿忘数年立国之根本精神,道德礼教,当视物质文明尤为注重。

42、你等过我,像是等一个红绿灯;我等过你,像是等下一个文明。

43、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

44、我们既然不以文明为荣,那我们又为什么还要保留我们的文明?

45、如果把礼仪看得比月亮还高,结果就会失去人与人真诚的信任。

46、一个民族所创造的谚语标志着这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和文明程度。

47、书籍记载着人类成长的历程,把人类文明代代相传,绵延至今。

48、有礼貌不一定总是智慧的标志,可是不礼貌总使人怀疑其愚蠢。

49、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

50、人必知道而后知爱身,知爱身而后知爱人,知爱人而后知保天下。

51、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

52、所谓文化,比起文明开化往往不过是掩蔽愚昧无知的一层裱糊纸。

53、美德是精神上的一种宝藏,但是使它生出光彩的则是良好的礼仪。

54、贸易最能促进文明的发展。人们在交换商品的同时也交换了思想。

55、生活里最重要的是有礼貌,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学识都重要。

56、人类最高的道德是什么?那就是爱国之心。爱国是文明人的首要美德。

57、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58、在年轻的时候受的教育是:要实现理想,必须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59、鸟儿因翅膀而自由翱翔,鲜花因芬芳而美丽,校园因文明而将更加进步。

60、该是他们学会做一个文明人、做一个知道尊重与自己不同的人的时候了。

61、高高兴兴做游戏,和和气气在一起。不打不闹不追逐,安全二字不忘记。

62、爱惜才华吧,保护那些才华修美的人物吧。文明的民族啊,培养他们吧。

63、使一个人伟大,并不在于富裕和门第,而在于可贵的行为和高尚的品性。

64、举行盛大的葬礼,与其说是向死者志哀,不如说是为了满足生者的虚荣。

65、在多数情况下,至少在现代的文明国家内,阶级通常是由政党来领导的。

66、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

67、礼仪是微妙的东西,它既是人们交际所不可或缺的,又是不可过于计较的。

68、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

69、诚信是文明人的良知,温馨而又自然;虚诈是缺德者的枷锁,阴冷而又沉重。

70、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情,也是最容易忽视的事情,但她却是最珍贵的事情。

71、体育工作很重要问题就是要增强人民体质,这是一个国家富强、文明的标志。

72、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的道谢。浮夸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

73、我很早就希望中国的青年站出来,对于中国的社会文明,都毫无忌惮地加以批评。

74、劳动是万物的基础,劳动是支柱,他支撑着文明与进步的结构和它那辉煌的穹窿。

75、在我们从幼稚走向成熟,从愚昧走向文明的路上,您用生命的火炬,为我们开道。

76、万物之中,文明是最脆弱的,任何高度的文明都经不起它所面临的多重危险的威胁。

77、劳动是万物的基础,劳动者是支柱,他支撑着文明与进步的结构和它那辉煌的穹隆。

78、我早就很希望中国的青年站出来,对于中国的社会,文明,都毫无忌惮地加以批评。

79、黄金是全部文明生活灵魂,它既可以将一切结为它自己,又可以将自己转化为一切。

80、一切文明始于神权政治而终于民主。继统一而来的这个自由法则,也写在建筑艺术里。

81、保障家庭安全,提高家庭生活水平是社会文明的首要目标,也是一切努力的最终目的。

82、有人以为现代文明取消了牛马、代替以汽车。殊不知现代人要先做阵牛马,才能坐上汽车。

83、我们有无产阶级道德,我们应该发展它,巩固它,并且以这种无产阶级道德教育未来的一代。

84、有一种内在的礼貌,它是同爱联系在一起的:它会在行为的外表上产生出最令人愉快的礼貌。

85、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

86、任何文明的基石都会被该文明摧毁,或许这是一种自然循环,但这何尝不是一种对自身的毁灭!

文明礼仪的名人名言 篇2

1、微笑是我们的语言,文明是我们的信念。

2、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情,也是最容易忽视的事情,但她却是最珍贵的事情。

3、礼貌和文明是我们共处的金钥匙。

4、鸟儿因翅膀而自由翱翔,鲜花因芬芳而美丽,校园因文明而将更加进步。

5、关心学校,我们的职责;爱护学校,我们的义务;热爱学校,我们的心声。

6、学校是学习之所,文明是成功之本。

7、让我们一起来:关心集体,爱护公物,保护环境!

8、手边留情花似锦,脚下留情草如茵!

9、花儿用美丽装扮世界,我们用行动美化校园!

10、顺手捡起是的一片纸,纯洁的是自己的精神;有意擦去的一块污渍,净化的是自己的灵魂。

11、高高兴兴做游戏,和和气气在一起。不打不闹不追逐,安全二字不忘记。

12、花儿用美丽装扮世界,我们用行动美化校园!

13、顺手捡起是的一片纸,纯洁的是自己的.精神。

文明礼仪的名人名言 篇3

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求教。杨时、游酢二人,原是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经四十岁,而且已考上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学习。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书院拜见程颐,但正遇上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外面开始下雪,杨时、游酢求学心切,侍立一旁,不言不动等了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二人在外站立,吃了一惊:“啊,两位还没走?”这时外面的雪已经有一尺多厚了。

孔融,字文举,东汉曲阜人,孔子第二代子孙,泰山督尉孔寅的小儿子。孔融七岁时,恰逢祖父六十岁寿辰,宾客满门。一盘酥梨,放在桌上,母亲让孔融去分。孔融按照长幼顺序分,每个人都得到了属于自己的梨,唯有他的是最小的。父亲感到很奇怪,问:“其他人得到的梨都是大的,你的'却是最小的,为什么?”孔融从容地回答道:“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长,为人的道理啊。”

霍克就任澳大利亚总理期间,有一次在一家商场内与一位老人就养老金问题发生争执。霍克一时冲动,骂那位老人:“愚蠢的老家伙。”老人因此把他告到法院。霍克举行记者招待会,就自己不文明的语言,公开向这位老者道歉。他说:“那天我非常烦恼,但这不能成为我使用那种措辞的理由。如果我确实伤害了他的话,我愿意就此向这位先生道歉,诚请宽容我的不逊。”

有一次,列宁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给列宁让路,准备自己退回去。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着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列宁毫无疑问是一位伟人,但他却不因自己地位的高贵而无礼,这更显出了他伟大的品质。

“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发生在唐朝。当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

路过沔阳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不料,天鹅展翅飞向高空。缅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几根鹅毛。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随从们劝他说:“已经飞走了,哭也没有用,还是想想补救的方法吧。”缅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

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打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诗曰:“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沔阳河失宝,倒地哭号啕。上复圣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缅伯高随即讲出事情原委。唐太宗连声说:“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这个故事体现着送礼之人诚信的可贵美德。今天,人们用“千里送鹅毛”比喻送出的礼物单薄,但情意却异常浓厚。

文明礼仪的名人名言 篇4

孔融,字文举,东汉曲阜人,孔子第二代子孙,泰山督尉孔寅的小儿子。孔融七岁时,恰逢祖父六十岁寿辰,宾客满门。一盘酥梨,放在桌上,母亲让孔融去分。孔融按照长幼顺序分,每个人都得到了属于自己的梨,唯有他的是最小的。父亲感到很奇怪,问:“其他人得到的梨都是大的,你的却是最小的,为什么?”孔融从容地回答道:“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长,为人的道理啊。”

张良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旁边,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然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孩子!下桥去给我把鞋子拾上来!”张良听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个老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拾了上来。那老人竟又命令说:“把鞋子给我穿上!”张良一想,既然已经给他拾来了鞋子,不如就给他穿上吧,于是就跪在地上给他穿鞋。那老人把脚伸着,让张良给他穿好后,就笑嘻嘻地走了。张良一直用惊奇的目光注视着他的去向。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是能培养成才的。5 天以后的早上,天一亮,就到这里来同我会面!” 张良跪下来说:“是。”第五天天刚亮,张良到了下邳桥上。不料那老人已经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就生气地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迟到了?以后的第五天早上再来相会!”说完就离去了。到第五天早上,鸡一叫,张良就赶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又生气地说:“怎么又掉在我后面了?过了五天再早点来!”说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张良没到半夜就赶到桥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来了,他高兴地说:“这样才好。” 然后他拿出一本书来,指着说道:“认真研读这本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过十年,天下形势有变,你就会发迹了。以后13 年,你就会在济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儿有块黄石就是我了。”老人说完就走了。

早上天亮时,张良拿出那本书来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辅佐周武王伐纣的姜太公的兵书)!张良十分珍爱它,经常熟读,反复地学习、研究。

10 年过去了,陈胜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100 多人响应。沛公刘邦率领了几千人马,在下邳的西面攻占了一些地方,张良就归附于他,成为他的部属。从此张良根据《太公兵法》经常向沛公献计献策,沛公认为很好,常常采用他的计谋,后来成了刘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师。刘邦称帝后,封他为留侯。 张良始终不忘那个给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 年后,他随从刘邦经过济北时,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见有块黄石,并把它取回,称之为“黄石公”,作为珍宝供奉起来,按时祭祀。张良死后,家属把这块黄石和他葬在一起。

杨时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今属福建)。中了进士后,他放弃做官,继续求学。

程颢、程颐兄弟俩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大学问家、哲学家、教育学,洛阳人,同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他们的学说为后来的南宋朱熹所继承,世称程朱学派。

杨时仰慕二程的学识,投奔洛阳程颢门下,拜师求学,4年后程颢去世,又继续拜程颐为师。这时他年已40,仍尊师如故,刻苦学习。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杨时碰到疑难问题,便冒着凛冽的寒风,约同学游酢,一同前往老师家求教。当他来到老师家,见老师正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忍打搅,怕影响老师休息,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当老师一觉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了,身上飘满了雪。老师忙把杨时等两人请进屋去,为他们讲学。

后来,“程门立雪”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一向说话算数,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赞扬。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几次献策,使刘邦的军队吃了败仗。刘邦当了皇帝后,想起这件事气恨不已,要通缉季布,并下令有胆敢窝藏季布的要夷灭三族。

这时不少人敬慕季布为人,都在暗中帮助他。季布躲藏在濮阳一个姓周的人家。周家说:“汉王朝悬赏重金捉拿你,追踪搜查的人就要到我家来了,将军您能够听从我的话,我才敢给你献个计策;如果不能,我情愿先自杀。”季布答应了他。周家便把季布的头发剃掉,用铁箍束住他的脖子,穿上粗布衣服,把他放在运货的大车里,将他和周家的几十个奴仆一同卖给鲁地的朱家。朱家知道是季布,便买了下来,安置在田地里耕作,并且告诫他的儿子说:“田间耕作的事,都要听从这个佣人的吩咐,一定要和他吃同样的饭。”后来,朱家又到洛阳去找刘邦的老朋友汝阴候夏候婴说情。刘邦在夏候婴的劝说下撤消了对季布的通缉令,还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东太守。

[文明礼仪故事大全_睡前故事]

文明礼仪的名人名言 篇5

1. 礼即理也。——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朱熹

2. 不学礼,无以立。——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季氏》

3. 礼也者,犹体也。——宋代学者 李昉 《太平御览》

4. 礼者,人道之极也。——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 荀子

5. 礼贵从宜,事难泥古。——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

6. 礼之大本,以防乱也。—— 唐朝文学家 柳宗元

7. 礼仪周全能息事宁人。——法国诗人 儒贝尔

8. 非礼不动,非礼不言。——清代满族小说家 曹雪芹 《红楼梦》

9. 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孝经》

10. 头衔越多,礼仪越繁。——英国诗人 丁尼生

文明礼仪的名人名言 篇6

1、古代的时候有一个男人,他想要去一座寺庙,于是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城镇。走着走着,他越来越迷路,不知道该往哪里走。这时,他身边刚好有一个老伯伯走过,他一把挡在老伯伯前,大声吼道:“喂,老头儿!快告诉我XX寺庙在哪里!还有多远啊!”老伯伯望了望他,平静地说:“无礼(五里)。”于是那个男人往前走了五里,可是还看不到他想到的那

座寺庙。这时候,他寻思着老伯伯的话,突然明白了什么……

孔融(1532),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程门立雪”这个故事出自《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程门立雪”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杨时、游酢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这个故事,就叫“程门立雪”,在宋代读书人中流传很广。后来人们常用“程门立雪”的成语表示求学者尊敬师长和求学心诚意坚。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

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张良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旁边,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然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孩子!下桥去给我把鞋子拾上来!”张良听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个老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拾了上来。那老人竟又命令说:“把鞋子给我穿上!”张良一想,既然已经给他拾来了鞋

子,不如就给他穿上吧,于是就跪在地上给他穿鞋。那老人把脚伸着,让张良给他穿好后,就笑嘻嘻地走了。张良一直用惊奇的目光注视着他的去向。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是能培养成才的。5天以后的早上,天一亮,就到这里来同我会面!”张良跪下来说:“是。”第五天天刚亮,张良到了下邳桥上。不料那老人已经

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就生气地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迟到了?以后的第五天早上再来相会!”说完就离去了。到第五天早上,鸡一叫,张良就赶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又生气地说:“怎么又掉在我后面了?过了五天再早点来!”说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张良没到半夜就赶到桥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来了,他高兴地说:“这样才好。”

然后他拿出一本书来,指着说道:“认真研读这本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过十年,天下形势有变,你就会发迹了。以后,你就会在济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儿有块黄石就是我了。”老人说完就走了。

早上天亮时,张良拿出那本书来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辅佐周武王伐纣的姜太公的兵书)!张良十分珍爱它,经常熟读,反复地学习、研究。

过去了,陈胜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100多人响应。沛公刘邦率领了几千人马,在下邳的西面攻占了一些地方,张良就归附于他,成为他的部属。从此张良根据《太公兵法》经常向沛公献计献策,沛公认为很好,常常采用他的计谋,后来成了刘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师。刘邦称帝后,封他为留侯。

张良始终不忘那个给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年后,他随从刘邦经过济北时,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见有块黄石,并把它取回,称之为“黄石公”,作为珍宝供奉起来,按时祭祀。张良死后,家属把这块黄石和他葬在一起。

“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发生在唐朝。当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

路过沔阳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不料,天鹅展翅飞向高空。缅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几根鹅毛。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随从们劝他说:“已经飞走了,哭也没有用,还是想想补救的方法吧。”缅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

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打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诗曰:“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沔阳河失宝,倒地哭号啕。上复圣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缅伯高随即讲出事情原委。唐太宗连声说:“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这个故事体现着送礼之人诚信的可贵美德。今天,人们用“千里送鹅毛”比喻送出的礼物单薄,但情意却异常浓厚。

公元前521 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 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

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 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至于

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犹龙邪! ”

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

以表尊敬。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文明礼仪的名人名言 篇7

故事是什么?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看看下面的文明礼仪哲理故事吧!

孔融让梨

孔融(153—208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乳姑不怠

崔山南,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卧冰求鲤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继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恣蚊饱血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扼虎救父

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

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 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 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哭竹生笋

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尝粪忧心

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本文来源://www.zct638.com/z/322.html